11月2日,在钦州市钦南区金窝工业园附近水域,一艘白色无人艇在工作人员的遥控下,精准执行河道断面测量任务,并实时传回测试水域的面积、水深等关键数据。“这是我们正在测试的最新款‘踏浪系列’无人艇,目前各项核心性能均达到预期标准。”广西沧龙科技有限公司制造厂厂长黄仕春介绍。
作为钦南区引进的水下机器人高端装备研发与制造项目,该公司已建成目前广西唯一的海洋智慧装备创新生产基地,并突破复杂环境感知、高精度控制、智能仿生推进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发水下机器人、无人艇、仿生机器鱼等多类智能装备,应用于海洋勘探、水下装备检测维修及海洋搜救等场景。
“去年9月签约落户,今年7月竣工投产,目前订单源源不断。”黄仕春表示,该项目的顺利推进,不仅填补了钦南区在人工智能海洋装备领域的空白,也为该区在更广泛的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中打开突破口。
在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制造业方面,同样位于金窝工业园的广西丰林木业有限公司展现出智能化转型的成效。记者在中控室的大屏幕上看到,车间高清摄像头与红外激光扫描仪器协同作业,对不规则木片开展三维自动量方检测,精准完成体积、湿度等数据计量,快速生成吨方比参数。
“过去依赖铲车斗数估算原料用量,数据偏差大,成本控制困难。”公司副总经理黄海波介绍,引入AI生产大数据平台系统后,不仅实现了原料数据的精准核算,还能实时生成利润分析报表,为接单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AI技术同样为公共安全筑牢“智慧防线”。在钦南区应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戴杰通过无人机管控平台演示日常巡查流程,“台风‘麦德姆’过境后,我们通过无人机巡检快速发现受损厂房,第一时间联动处置,最大限度降低了损失。”截至目前,钦南区已在大番坡镇、犀牛脚镇、黄屋屯镇部署3座无人机自动化机场,险情发生时可迅速奔赴现场,实现“发现—上报—处置”的高效联动。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钦南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加速推动人工智能由点及面、深度融合,为地方融入“十五五”发展新格局奠定坚实基础。今年以来,该区将AI技术深度融入工业制造、农业生产、公共安全、社区治理等关键领域,以场景应用突破带动产业升级,让数字动能转化为发展实效。
9月,总投资60亿元的中鑫泰人工智能产业园区项目正式签约落户钦南区临港工业园区,将重点发展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设备、人工智能、无人机、芯片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业,打造集研发、生产、测试、营销于一体的智能产业集群。在农业领域,投资10亿元的钦州市中缅进口活牛“AI+三产融合”示范园一期建设项目已完成选址、立项等工作,预计12月底开工建设,次年6月建成。
从工业车间的智能管控,到田间地头的精准配方;从应急场景的高效处置,到社区治理的便民服务……钦南区正以“多点突破”的场景应用,迈向“全链赋能”的区域布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链接: